將近 60 年、24 部電影,如果讓你選出最棒的 007 詹姆士龐德電影,會是哪一部?許多人會讚譽《金手指》、新生代觀眾也許喜愛《皇家夜總會》,答案這麼多,但似乎很少人會提起 1969 年的《女王密使》。這部非常不同的 007 電影,是某些人的史上最佳龐德電影。他們也各有不同理由,但那些理由裡,總有一個黛安娜瑞格。
2020 年 9 月 10 日,瑞格以 82 歲高齡去世,許多人心中最完美的龐德女郎離開人世了。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諾蘭、史蒂芬索德柏都讚嘆不絕的 007 電影《女王密使》
銀幕形象強勢美艷又帶一息天真的黛安娜瑞格
《女王密使》開場戲:
黛安娜瑞格是史上最佳的龐德女郎
諾蘭、史蒂芬索德柏都讚嘆不絕的 007 電影《女王密使》
《女王密使》有許多理由與眾不同,首先片名就長到令人眼花撩亂──原文片名「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女王陛下的秘勤組織,實在有點怪,就像美國間諜片取名為「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 一樣。
這是史上最長的龐德片名,卻是其來有自:伊恩弗萊明的小說原名就是這麼長。《女王密使》事實上也可能是最遵循原著的 007 電影,太忠實改編了,甚至讓它與其他 007 電影格格不入──這部電影裡沒有電影版本裡大出風頭的 Q 部門,沒有苦臉的 Q 不情願地交出又酷又炫的間諜道具,龐德在這部電影裡的道具都很普通,他曾經被追兵堵到走投無路,一定是沒有道具救命的緣故,看來實在有點窩囊。
那時龐德正在滑冰場如無頭蒼蠅般亂竄,地生人不熟的他只能立刻坐在場邊長凳,豎起領子,竟然打算像鴕鳥挖洞一樣用那領子當作掩護,這真的是 007 史上最辛酸的時刻──不可能發生在丹尼爾克雷格或是史恩康納萊那樣的硬漢身上。來自澳洲的演員喬治拉贊貝 (George Robert Lazanby) 演出了那份驚弓之鳥氣質,也許這跟《女王密使》是他的第一部電影有關──菜鳥素人竟然主演當年最紅的動作系列電影,誰都會緊張的。
就在龐德抱著頭心中暗念「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時,一雙冰鞋颯爽滑至他面前,龐德緩緩抬頭,看到一雙驚為天人的長腿……再往上,那是黛安娜瑞格完美的鵝蛋臉。
在 007 電影裡找尋女權意識好像有點辛苦,2002 年的《誰與爭鋒》,電影公司有點刻意主從互換的意思,讓女星荷莉貝瑞成為凌駕龐德的女間諜,而龐德反倒成了出水芙蓉。這是不是夠女權?見仁見智。但是早在 1969 年那個主流電影銀幕上還不時興女權的年代,在《女王密使》裡,瑞格就很有 girl power。
事實上太 power 了,她不但救了束手無策的龐德、稍後的公路飆車戲裡,是誰開車救這對落難璧人脫困?才不是龐德呢,而是瑞格。
如果你不認為《女王密使》是最偉大的龐德電影,沒關係,你的偶像們可不這樣想。大導演史蒂芬索德柏這麼說過:
「沒有其他龐德電影能拍出比這部電影每一個鏡頭更美的效果,這也是唯一一部女性角色沒有被卡通化的龐德電影。」
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說,《女王密使》是他最喜愛的龐德電影,熱愛龐德電影的他想拍出自己的 007 電影,在他於《天能》 之前最像龐德電影的《全面啟動》裡,諾蘭也加進了一段致敬《女王密使》的雪山追逐戰:
「我喜愛它(《女王密使》),所以我們試著在自己電影裡模仿它,模仿它能將動作橋段與規模、還有浪漫氣氛、悲劇與情感等等,通通維持高度平衡。」
《詹姆士龐德電影百科全書》(The Complete James Bond Movie Encyclopedia) 裡寫著:
有著紮實故事的真正經典詹姆士龐德電影。
《女王密使幕後秘辛》(The Making of ‘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作者查爾斯海芬斯坦 (Charles Helfenstein) 說:
我永遠熱愛這部電影,它將激情推至極致。
這些激情、這些紮實故事、這些浪漫、悲劇、情感、大多都來自那個沒有被卡通化的女性角色。
黛安娜瑞格在電影裡如此強勢,不只是因為她的美貌與絕對火爆的身材。當然,因為《女王密使》忠於原著,所以瑞格飾演的角色跟小說裡一樣──是全歐洲最大犯罪組織老大的獨生愛女。虎門之女當然不是好惹的,我甚至懷疑,金庸 1967 年開始連載的《笑傲江湖》裡那位魔教聖姑任盈盈,就是抄襲自瑞格飾演的、佛萊明 1963 年《女王密使》小說裡的崔西 (Contessa Teresa “Tracy” di Vicenzo)。
銀幕形象強勢美艷又帶一息天真的黛安娜瑞格
不過,不只是因為小說裡崔西就這麼強勢,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瑞格本身。與電影上映前默默無名的男主角喬治拉贊貝不同,早在《女王密使》電影前,瑞格就因為演出《復仇者》影集而大紅大紫。
這部 60 年代諜報影集裡,掛頭牌的當然是男性情報員──戴著英式小圓帽、拿著長直黑傘的英國紳士約翰史提 (John Steed)。也許吧,男人當然要佔盡鋒頭才對──但是,往後數十年,觀眾對《復仇者》留下最深刻的記憶,卻是來自美豔、性感、而且機智聰明的女助手艾瑪皮爾 (Emma Peel),而皮爾正由黛安娜瑞格飾演。
所以你可以發現瑞格的魅力如此驚人,在一部男性主導的諜報影集與一部男性主導的諜報電影裡,應該是花瓶的女配角,竟然都成為讓人念念不忘的影壇身影。
我們膚淺一下,從外貌開始分析:瑞格的身材自不用說,前凸後翹的魔鬼身形,是可以招喚撒旦降臨的咒文。但是,瑞格的臉孔卻有一種少女的天真氣息,可以嬌嗔、可以哀怨、最可以強忍眼淚露出燦爛的笑容,瑞格的活力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流洩出來,男性觀眾對這種天使魔鬼的交融自然應付不了。
但是,瑞格的性格才是迷人之處,那種銀幕上的自信是來自幕後的自信:《復仇者》飾演約翰史提的派翠克麥尼 (Patrick Macnee),與瑞格相差 18 歲,在鏡頭上看起來十足是老牛吃嫩草的配對。但是,麥尼卻沒有端出大男人的架子,他與這位小妹妹培養出一段互相尊重的情誼,讓他們在畫面上的互動也充滿了相敬如賓的氛圍。
瑞格曾說,
「我以為這影集很變態,一定要把我綁在牙醫椅上,腳抬高高,然後從高跟鞋跟一路往下拍。」
事實沒有演變得這麼尷尬,艾瑪皮爾的角色原本設定為男性,但是在瑞格加入後,她身上既野蠻又甜美的氣質,反倒詮釋出一種動靜皆宜的中性魅力,能與男主角的英式紳士風格互補又彼此競爭。如同在影集《復仇者》的開場,史提執起地上的香檳,然後倒了兩杯;他與皮爾相視而笑、輕輕乾杯──不是那種露出求救眼神的女配角、緊抱男主角大腿的模樣。
如果說《復仇者》裡男女平起平坐,那麼《女王密使》裡瑞格就直接狠心超車,形成女大男小的情勢──拉贊貝確實比瑞格小了一點。《女王密使》故事的開端與結尾、還有剛剛提到的溜冰場救援與飛車戲這些戲劇高潮,都是黛安娜瑞格的場子。
電影一開始,我們看到一個女人瀕臨瘋狂地在沙灘上走向海浪,作勢自殺。而忙於國事床事的龐德路過,竟然停下車來試著拯救這個素昧平生的女人。人是救到了,卻有兩名匪徒要綁走這個神秘女子。救人救到底,龐德打倒了歹徒,卻發現女人開車揚長而去……龐德這日行一善真的超級虧本,他還自嘲了一下:
「還有誰會遇上這種事啊?」
《女王密使》開場戲:
隨後他又在賭場見到了她……應該說,見到了她的長輩。一對豪乳突如其來切入鏡頭中央,賭桌檯燈正好遮住了這女子的臉部,她不客氣地向莊家要求發牌、加牌、然後彎下腰來……在深邃乳溝之上,崔西又一次登場。這麼霸氣,想必一手好牌,整桌賭客都噤聲等她帶來天地變色。但她嘴角一歪,翻出底牌,原來賠得精光。
大家發現是雷聲大雨點小,桌上又恢復了熱鬧,而她起身向旁邊等候她的男士細語:
「我沒有錢了……」
而看來是賭場人員的男人強制要將她帶走……原來崔西欠了一屁股賭債。欠債應該氣短,崔西卻不願被看扁:龐德立刻掏出籌碼要二救佳人,但崔西眼一沉,轉身走人,擺明不領這個情。
這不是一個床笫金槍頭情場小霸王可以整治的女人,她想來就來、想幹啥就幹啥;家境富可敵國,卻寧可到處欠債;回家喊聲老爸,半個歐洲就要跪在她裙下,她卻寧可放浪形骸,甚至作死──她要的是愛、刺激的全心的瘋狂的愛,沒有愛的自由,她寧可自由地死。
黛安娜瑞格是史上最佳的龐德女郎
某種程度上,龐德好像不太擅長給愛,但至少崔西在情場上也不是小綿羊,這兩頭獅子可以好好相殺相愛一番──而且母獅子通常更狠。龐德愛上了這個比他更龐德的女人、甚至不能不愛(他欠了她太多)、也沒有不愛的理由(沒人反對這段戀情,MI6 也不管、連黑道老大爸爸也欣賞龐德)。
更重要的是,龐德甚至依賴崔西──當崔西與龐德開車逃避追兵時誤闖了賽車場,開車的崔西發現身陷如狼似虎的車流之中,甜笑得像在遊樂場玩碰碰車,還說「我開始懂得怎麼玩了」,而一旁的龐德只能一臉尷尬。崔西最後還用一招隔山打牛,讓魔鬼黨的匪徒直衝護欄,化解危機。
崔西把龐德在其他電影裡的工作都做完了,而在見識這些驚險時,龐德能做的,不是一把搶過方向盤大喊「女人妳哪懂開車」,而是像小鳥一樣,輕輕啄了一下正在專心施展駕駛技術的崔西。
所以龐德結婚,是合情、合理(MI6 不費吹灰之力與歐洲黑色勢力結親家)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代表男方家屬出席的 M、Q 與曼妮潘妮小姐都感觸良深;M 與黑道老大開始話家常;持續與龐德調情數年而未果的曼妮潘妮還掉了眼淚;崔西還與 Q 一起調侃龐德有多無責任;黑道老大語重心長地告誡一輩子不受教的崔西:
「妳要記好,要永遠服從妳的老公!可以答應我嗎?」
而女兒溫柔地回應:
「我一定會做到的!就像我永遠服從你一樣!」
女兒哪有一秒服從過自己,崔西甜蜜地親了老爸的臉頰,黑道老大黯然地轉頭整整新郎的衣領……
「龐德先生,我祝你好運啦……」。
這些小地方,都是《女王密使》令人無法割捨的樂趣,它真正做到了諾蘭讚譽的「平衡」。它有幽默又充滿機鋒的台詞,成功的角色性格;另一方面它又有傳統龐德電影的浮誇惡黨、與腦洞大開的陰謀;而它的動作橋段更是一絕,各式飆車之外,那段諾蘭與許多導演都要致敬的雪山追逐戲,更是名流千古,連龐德自己都無法超越自己。它把滑雪追逐能玩的哏幾乎全玩了,像是拉繩絆倒雪上摩托車、像是飛越雪堆、像是在樹林中穿梭藉以引導敵人撞樹……《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抄了、《限制級戰警》抄了、連《007:惡魔四伏》也來一下。
《女王密使》不斷堆疊情感與刺激效果,在最後婚禮橋段綻開了一個令人心滿意足的結尾──這可能是最適合龐德電影的結局。而後,龐德與崔西開車駛向蜜月之旅,當他們停在路邊休息時,崔西說了,
「你送給我最好的結婚禮物,就是未來。」
這不是電影開場前那個頓覺人生無味的尋死女子,她的人生、龐德的人生都已經不再如舊。崔西笑嘻嘻地拔著花瓣……而身邊一台車快速駛過……窗口伸出槍管向龐德夫婦掃射……。
這是史上最殘忍的結局之一。這是個小說原著裡就有的結局,問題是,電影有了黛安娜瑞格,她的崔西比小說裡的崔西更有魅力,也相對地,讓這個龐德妻子遇害的結局變得更加難以忍受。往後,沒有任何一個龐德女郎在電影裡付出這麼多的情感,塑造出如此活潑、深情又豪邁的角色。
觀眾習慣龐德電影總是殺人不償命,而崔西之死能讓觀眾驚覺,死亡鏡頭原來可以如此無法令人忍受。
若干年後,某些女權份子為黛安娜瑞格在看來非常糟蹋女性的龐德電影裡,飾演龐德女郎而抱不平。但這位永遠的崔西有不同的想法:
「喔!抱怨這個也太蠢了!畢竟我演的已經是《女王密使》裡最重要的角色了,而且也不是什麼花瓶。為什麼女權份子會抵制這部電影,其實我不太懂……。」
我們也不懂,新世代觀眾也許因為《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而認識她,但對我們來說,她早已是最完美的《復仇者》、最完美的龐德女郎、完美展現女性如何能在銀幕上散發魅力的最好例子──權力不是誰給的,黛安娜瑞格在銀幕上永遠都能獨占鰲頭,你贏不過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