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谥号“壮繆”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按理说,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首屈一指的大将,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就算死也不背叛蜀汉,应该给一个好的谥号。
可是,给他的这个“壮繆”的谥号,却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谥号,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恶谥。按照谥法说,死于原野曰壮,武而不遂曰壮,而繆就更不好了,名与实爽曰繆,伤人蔽贤曰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很多的奸臣的谥号都有这个繆字。
那么关羽的谥号为什么这么不好。和他一起的张飞的谥号则是桓。谥法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壮而有力曰桓。和张飞一比,关羽的谥号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关羽怎么会得到这样一个谥号呢?
我们从给关羽谥号的过程里可见一斑。关羽战死后,就一直没有得到过谥号。在刘备的时代,只有法正死后得到了谥号,其他人都没有得到追谥。关羽比法正的死还要早上一年,可是却没有得到追谥,这里就似乎透露出一些信息。
而到了刘禅一朝,诸葛亮及他指定的继承人蒋琬、费祎的时代,对于这些老一代将领也没有追谥。直到姜维的时候,才对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这些老将进行了追谥,而相比之下,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这些文官都死后立刻得到了追谥。这里本身就体现出了刘禅一朝对刘备那一代武将的轻视。在这种环境下,关羽如何能够得到好的谥号呢?
我们从关羽的谥号可以看出,在蜀汉朝廷上下,是认为关羽对荆州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的。刘备将荆州交付给关羽,而关羽却轻易的把荆州丢失,这使得蜀汉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并由此引发了夷陵之战,更是险些使得蜀汉陷入灭亡的深渊。
这一切,都是荆州的实际管理者关羽造成的。我们从襄樊之战中,可以看到,关羽出兵襄樊,根本就和刘备的战略行动脱节。不错,这一次出兵是抓住了曹操主力从关中欲归未归的机会,抓住了东吴声称攻打合肥的机会出兵襄樊。并且在战役中,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可是,这次战役,从头到尾都没有见到有刘备的意志。
既没有刘备下命令的记载,也没有刘备对战役的指导,甚至还没有西川对荆州的支援。连上庸刘封、孟达这样一支本身负有支援攻打襄阳任务的军队,都没有去支援关羽。可见关羽完全是在孤军奋战。
关羽这样一支孤军,哪怕没有东吴偷袭,曹操的关中主力撤回,他也无力继续发展战果。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还在襄樊前线纠缠,不知撤退。尤其是不可原谅的是,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把东吴袭击荆州的消息透露给关羽,关羽居然一不撤兵,二不防备,造成了荆州轻易丢失。
就从这一点来说,给关羽谥号壮字是名至实归的。关羽自恃武力,不管整体的战略计划,一心想依靠自己孤军奋战,取得更大的战果。结果不能如愿,战死原野,这都符合这个壮字。
而繆字则是对关羽性格上的批判。史书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这个骄字是一个动词,是用骄傲和看不起的态度去对待压制那些士大夫。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做,士可杀不可辱,关羽对士大夫的这种态度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心,使得荆州上下离心离德。
在东吴袭击荆州的时候,关羽长期的所作所为显出了恶果。整个荆州除了廖化一人,全部都投降了东吴。这里甚至包括刘备的亲戚糜芳和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士仁。关羽费尽心力修筑的城池,被东吴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
等到几年之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自己认为对荆州士人多有恩德,专门停留时日,想得到荆州士人的相应。可是,除了武陵蛮人外,整个荆州无声无息,竟然没有一点动静。我们可想而知,刘备在失望之余,对关羽昔日的所作所为该是多么气愤啊。
我们可以想到,在给关羽决定谥号的时候,本身在诸葛亮和蒋琬、费祎掌握朝政遗留下来的风气,对刘备那一朝的武将轻视,而关羽的所作所为又得罪了整个士大夫的阶层。再加上他在行为上要为失去荆州负有责任,所以,对他的谥号当然就比较苛刻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