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是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智慧旅游早已不局限于管理、运营手段的提升,而是进入为游客创造更丰富生动的旅游体验,全面推进旅游服务方式更新、消费模式升级的新阶段。
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近日举行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4.54亿,占网民总数的42.1%。国内智能、智慧酒店及民宿超过15万家,近1—3年内成立的占比达到48.6%。我国智慧旅游相关的专利总量从2012年的99项增至2021年的731项。智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智慧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何为智慧旅游?业界认为,智慧旅游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将物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引入旅游体验、产业发展及管理等环节,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智慧旅游的发展更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在“十四五”时期,旅游目的地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水平,将对游客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影响更加明显。科技引入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和获得旅游服务的便利程度,同时也有助于保障旅途安全。
戴斌评价说,到2025年,我国有望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百分之十以上的综合贡献率。旅游要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坚持文化引领和科技支撑,才能让大众获得更好的体验。
智慧旅游行业政策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智慧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动科技赋能旅游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产品,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深化对接交流合作,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效能……2023年,在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推动下,科技企业与旅游企业深化合作,不断丰富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蓬勃发展。
立足于新的发展阶段,旅游行业要深入贯彻数字化发展理念,让智慧旅游服务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分别从实现手段和服务目标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智慧旅游发展做出了规划。前者提出,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后者提出,深入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改善旅游消费体验。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了重要机遇。
为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加强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覆盖、鼓励重点单位网络建设资源开放、创新5G+智慧旅游服务新体验等重点任务,挂出5G+智慧旅游协同发展“作战图”。
上海出台《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未来3年将实施数字文旅新基建专项行动、技术工具新突破专项行动、文旅元宇宙新场景专项行动等。
辽宁举办“5G+智慧文旅”发展大会,聚焦“5G赋能文旅助力振兴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旅游”示范标杆。
发展智慧旅游,除了以科技赋能打造文旅消费新产品、新场景,也离不开依靠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让游客游得省心、舒心、安心。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包含“故宫博物院”小程序智慧开放、白洋淀智慧景区5G+北斗智慧旅游、良渚遗址5G+智慧旅游等共30个试点项目,呈现上海、江苏等重点地区引领,沿海内陆协同发展态势。应用场景方面,以传统旅游场所为主,同时扩大到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及公共文化场所等新场景。
智慧旅游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智慧旅游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智慧旅游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智慧旅游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智慧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