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栏】过度P图,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心理专栏】过度P图,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知乎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女性p图,出于什么心理?

答案大同小异。有人说,是为了在别人眼里显得更有魅力。有人说,这就跟化妆一样,只不过化妆需要时间精力和钱,但p图动动手就可以实现,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人说,这未必只是给其他人看,毕竟p的清爽好看,自己也开心。

所以p图这件事,本身没什么可质疑的。毕竟经过修饰的照片,会更容易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若P的过度,就像某个高赞答主说的“p的六亲不认”,连父母都认不出,这就显然有些病态了。

可实际上,如此病态的人并不少见,因为“照片就是照骗”的事件最近层出不穷。

那么,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心理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

1、过度p图是在追求一种幻象

p图的本质是修饰。因为拍照留下的是一瞬间的形象定格,难免会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所以能找到一种“修修补补”的方法,将一个“还不错”的自己展现出来,其实这是很让人愉悦的。

但过度p图,就不是修饰这么简单了。它更像“沉迷”和“上瘾”的举动,这里修一修,那里改一改,甚至在某个细节上追求更加极致的效果,比如鼻子要高,就会p的出奇的高,眼睛要大,也会p到失真的程度。虽然在她们眼里,这样的照片堪称完美,但实际上,扭曲的背景和比例失调的构图,不仅让人无法认同,还有令人尴尬之感。

就好像,明明她们想让别人看到“更好的自己”,但p出来的夸张反而暴露出某种真相,让人不禁生疑:这个人,一定很难看吧。

2、“他人视角”

日本科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他们将30位年轻女性集中在一起,然后对她们、她们的熟人以及陌生人分别作出不同程度的美化图,之后在她们之中展开问卷调查。而研究最后的结果是,

一:她们普遍觉得,身边熟悉人和陌生人的照片都比自己的看起来要更吸引人。

二:自尊值偏低的女性,会认为过度修饰美化的照片更好看。

那么,要怎么理解这个结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可以用“他人视角”来解释。

比如第一个结论,这意味着人们在内心里通常会有一个“他人视角”,会更低的看待自己、更高的看待他人。而这个“他人”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评价体系。如果一个人的自我稳固而强大,这种视角的比例就低,就能既看到他人的好,也能看到自己的好。可若这个人比较自卑,比例就会偏高,比较之下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而第二个结论,就是加强版的“他人视角”了。因为自尊值偏低的女性,她们看待自我异常严苛,总会觉得自己有各种问题和缺陷,而表现在外貌上就更是挑剔。所以对p图的过度执着,从这个角度讲,既是对真实自我的不满,也是一种想象中的补偿。

3、越p图,越焦虑

对于过度p图,许多人的疑惑在于:明明不好看,为何还有人坚持。

其实,这就像某些心理症状一样,它们虽然给人造成困扰,但最初的出现往往基于功能。比如过度p图的人,她们一般来说焦虑程度都很高。因为对自己的容貌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及感受,所以为了减缓焦虑,p图就成为了一个有效工具,至少它在短期内就能实现“自我改变”,且神奇的效果会让焦虑一扫而空。

若只是一时喜欢,其实没什么,但长期沉迷于此就会变成问题。甚至越擅长、越迷恋、越紧紧抓住这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焦虑就会在短暂降低后、迅速升高。而之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难以摆脱。

所以过度p图的人,人们常常觉得她们好像看不到现实一样。但实际上,“无法自拔”才是背后的真相。

对美的追求,是人之本性。但过于追求美,就成为了一种焦灼。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发现且欣赏独属于自己的美丽。

作者简介:刘昭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精神动力学流派。《心理与健康》专栏作者 、著有新作《原生家庭》。

编辑:上海市崇明区总工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拼贴